•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学改革

评估指标体系介绍

时间:2012-03-06 10:01:46  作者:  来源:   查看:  

 

评估指标体系介绍

 

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是由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7项主要评估指标组成,主要评估指标下共设22个关键评估要素,并将其中办学目标与定位、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课程内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特色、质量监控、就业10个关键评估要素列为核心要素。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同时满足关键评估要素“合格”≥17、核心要素“合格”≥8为“通过”,否则为“暂缓通过”。

在我省评估实施中,评估的合格标准主要根据各学校的目标来定,作为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院校必须全部合格而且达到高标准。对我院来说这个标准就是骨干院校建设标准和教育部最新文件的要求。

 

1.领导作用 4项关键评估要素,其中两项是核心要素。

 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按照合格要求“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符合区域、行业经济发展规划”。按照教育部20108号文件要求的第一项建设任务就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所以学校要主动适应并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学院规划要衔接、相互支持。

另外要看学院总规划的目标定位,各分规划对学院总规划是否对应支撑,具体措施是否是可操作的。以及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是否反映是一步一步按规划去实现目标。

 

1.2 办学目标与定位:(核心要素)

 

这一条是用各种材料和数据平台数据特别是招生数据考察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正确、办学理念清晰,发展目标、服务面向等定位准确,专业建设对接行业、区域基础产业或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主要是看学院规划、工作计划等材料,还要通过数据平台看专业的分布和各专业人数情况。另一个就是通过数据平台和其他途径看各类招生情况,教育部要求“全日制普通高职办学规模适宜、稳定;短期培训种类、规模逐步增加;全日制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入学学生、五年制学生、“3+2”学生、专升本学生、成人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规模逐渐减少,比例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要求;未举办委托全日制或各类成人本科(含专升本)教育,未组织在校高职生参加各类成人专升本学历教育”。最后的一条要求是红线,限制本科倾向,突出社会培训。

 

 1.3 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核心要素)

 

这条的关键是政策和机制,如何保障和服务教学,每一个部门都要有一个主线和核心。就是教学,教师,学生,建立机制是最根本的,制度不是单个的、孤立的。各部门要对制度进行梳理,主动服务,不是被动,各单位都有责任服务和保障教学工作。

对这一条的考核访谈是关键,各级领导要反思所负责的工作,理清工作目标和思路。

本条目还要考核的是关于校企合作,主要是考核校企合作的实质性运作以及如何保障。

 1.4 校园稳定:

不仅要有制度,还要形成机制,要上升到校园文化层面。

 

2. 师资队伍  2项关键评估要素,而且都是核心要素

2.1专任教师:(核心要素)

 

从教育部16号文件到教育部现在出台的新文件都强调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这是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工作的重点。培养的办法是校企共同培养,合作开发项目等。20108号文件要求,国家骨干建设院校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要达到90%。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不单是完成评估的任务,也是我院建设国家骨干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和基础性工作。目前我院师资培养的措施手段单一,成效不大。要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制度机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是人事处,包括各系,各专业要认真研究,真正落实,取得实效。

每一个教师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形势要求,自觉参与。教育部一系列文件都提到要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办法,用教师职称评定来导向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和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教育部201112号文件强调“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另外我院教师挂职少了,没有制度机制。

 

 2.2 兼职教师:(核心要素)

 

总的要求是聘用有行业影响力的做专业带头人,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教育部20108号文件要求,国家骨干院校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要达到50%,目前我院是27.5%左右,实际情况可能更少,且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对于这个50%的要求,理解要准确,本质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问题,涉及生产性实训的设计、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改革以及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还包括顶岗实习如何改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兼职教师的聘用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校企合作才能深度化,才能有效解决50%的要求。要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增加生产性实训比例,一是进一步改进顶岗实习的运行机制。

再就是兼职教师如何聘和管。以及聘用如何保障。管理包括教育能力提高,聘用管理要有制度机制,尤其是校企双方共同遵照执行的制度。

 

3. 课程建设  4项关键评估要素,其中1项是核心要素

3.1 课程内容:(核心要素)

 

这里使用课程的概念是一个大概念,而不仅是一门课。两个层面,一是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二是指一门课程。本条目的核心是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是否校企共育人才,是否共同开发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等。目前,我院各专业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还较少,如何认定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还需明确。且相关支撑材料少。这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本条目主要考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情况。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的改革要求,是把握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从教育部16号文件到8号,12号等,都首先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1号、12号文件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实践育人”。这是所有改革的目的,素质是在做事中显现的,又是在做事中培养的,职业素质道德培养更是这样的,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厂中校”、“校中厂”等用意和目的就在于此。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是通过听说课、听课来了解考察。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能够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本职和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说课中,要围绕课程如何实现课程目标这个关键去设计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不要贴标签,回归本质。设计选择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目的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责任感、荣誉感,促进思考、创新。合格说明中要求“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课堂与实训室(场)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做”合一原则”,与教育部文件要求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要正确理解,很好的再教学实践中应用。说课才能说的好,讲课才能有效果(学生学的效果)。

本条目还要求“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积极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虚拟社会、虚拟项目等”。教育部201112号文件提出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是今后的一个趋势,要引起我们重视。

 

3.3 主讲老师:

 

主讲教师和兼职教师在学校要有“准入制度”和培养机制。

 

 3.4 教学资料:

 

考察教材选用和建设情况,重点是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另外图书馆的开放,利用率。如何服务教学。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课程资源建设也是考察重要内容。

 

4.实践教学  5项关键评估要素,其中2项是核心要素

 4.1 顶岗实习:(核心要素)

 

本条目合格说明和重点考察内容说的比较清楚。要看是否建立了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包括较稳定实习单位(基地)、实习岗位、实习项目、管理措施、考核办法等。有数量指标,顶岗实习覆盖率、对口率、就业转化率以及学生实习保险。目前我院顶岗实习对口率还有不足,有近三分之一的专业对口率偏低。学生实习保险也有一些管的不到位。

顶岗实习要进一步改进,要明确顶岗实习的目标和任务,建立质量标准。实习任务和项目要校企共同开发设计,共同管理,真正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目的。不能仅仅是用人顶岗。

 

4.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核心要素)

 

每个专业都要明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何构建,为什么构建,怎么构建。这也是专家在访谈时经常提的问题。要以能力、素质为主线,增加生产性实训、适合校企共同培养的一系列课程,课堂建到企业一线,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80%

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50%,包括顶岗实习。

4.3 教学管理:

 

要有质量标准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运行机制。本条目合格说明和重点考察内容比较清楚,不在细说。

班主任、辅导员要参与实践教学的管理教育。

 

4.4 实践教学条件:

 

“校中厂”、“厂中校”是教育部新文件提出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16号文件提出新的运作模式)。这个模式的要求就是校企共建共管,既有生产功能又有教学功能,机制是关键。专家评估时要实地考察校外基地。

 

4.5 双证书获取:

 

骨干校目标总体96% ,但目前各专业不平衡。

双证书制,专业课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接不是等于,应高于标准。目前的问题:一是中高级比例要进一步提高,二是资格证要与培养目标贴近,三是组织协调不够,各系自行开展,对存在问题,不知道,也没有研究,四是社会鉴定少。

要逐步把职业资格证书变为学生毕业条件,这也是社会认可的一个方面。

 

5.特色专业建设  1项关键评估要素且是核心要素

 5.1 特色:(核心要素)

 

本条目主要是通过专业剖析与听说课、听课、深度访谈来了解把握学院专业建设情况。剖析两个专业,一个学院推荐的特色、重点专业,另一个由专家抽取。说课和听课来自于剖析专业。教务处已作详细安排和解读,不在细说。

对于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要涉及到专业群专业。剖析涉及15个方面(原13个,增加特色,问题和对策)。

还要听说课,在剖析专业中选取。

还要访谈教师(不少于5人),访谈学生。听课2门。

 

6. 教学管理  3项关键评估要素,其中1项是核心要素

 6.1管理规范

 

主要是教学管理制度,要包括在教育部16号文件出台后我院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制度,特别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制度改革。

要考察制度执行情况,访谈。

 

6.2学生管理

 

要梳理好,主线要清晰,如四位一体,大爱文化。

 

6.3 质量监控:(核心要素)

 

目前文件要求是多元评价,学校,企业,行业,社会等。共同评价。要突出机制建设,效果是能持续改进,自我调控。

 

7. 社会评价  3项关键评估要素,其中1项是核心要素

7.1生源

7.2 就业:(核心要素)

 

要求明确,几个指标要达到骨干院校的标准。

91就业率,起薪线,对口率。121就业率、升迁率、转岗率、满意度,重点解决如何跟踪。

 

 7.3 社会服务:

组织力度还要加强,发挥团队力量和职能部门的指导。

 

 

以上是本人对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点认识,不深刻,也一定有不对的地方,希望能启发大家的思维,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更希望能一起研讨!

 

陈琦

20111226 

评估指标体系介绍

 

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是由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7项主要评估指标组成,主要评估指标下共设22个关键评估要素,并将其中办学目标与定位、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专任教师、兼职教师、课程内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特色、质量监控、就业10个关键评估要素列为核心要素。

评估结论分为“通过”和“暂缓通过”。同时满足关键评估要素“合格”≥17、核心要素“合格”≥8为“通过”,否则为“暂缓通过”。

在我省评估实施中,评估的合格标准主要根据各学校的目标来定,作为国家示范、骨干建设院校必须全部合格而且达到高标准。对我院来说这个标准就是骨干院校建设标准和教育部最新文件的要求。

 

1.领导作用 4项关键评估要素,其中两项是核心要素。

 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按照合格要求“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符合区域、行业经济发展规划”。按照教育部20108号文件要求的第一项建设任务就是“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所以学校要主动适应并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学院规划要衔接、相互支持。

另外要看学院总规划的目标定位,各分规划对学院总规划是否对应支撑,具体措施是否是可操作的。以及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是否反映是一步一步按规划去实现目标。

 

1.2 办学目标与定位:(核心要素)

 

这一条是用各种材料和数据平台数据特别是招生数据考察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定位。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正确、办学理念清晰,发展目标、服务面向等定位准确,专业建设对接行业、区域基础产业或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主要是看学院规划、工作计划等材料,还要通过数据平台看专业的分布和各专业人数情况。另一个就是通过数据平台和其他途径看各类招生情况,教育部要求“全日制普通高职办学规模适宜、稳定;短期培训种类、规模逐步增加;全日制中职生、对口升学考试入学学生、五年制学生、“3+2”学生、专升本学生、成人高职学历教育学生规模逐渐减少,比例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要求;未举办委托全日制或各类成人本科(含专升本)教育,未组织在校高职生参加各类成人专升本学历教育”。最后的一条要求是红线,限制本科倾向,突出社会培训。

 

 1.3 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核心要素)

 

这条的关键是政策和机制,如何保障和服务教学,每一个部门都要有一个主线和核心。就是教学,教师,学生,建立机制是最根本的,制度不是单个的、孤立的。各部门要对制度进行梳理,主动服务,不是被动,各单位都有责任服务和保障教学工作。

对这一条的考核访谈是关键,各级领导要反思所负责的工作,理清工作目标和思路。

本条目还要考核的是关于校企合作,主要是考核校企合作的实质性运作以及如何保障。

 1.4 校园稳定:

不仅要有制度,还要形成机制,要上升到校园文化层面。

 

2. 师资队伍  2项关键评估要素,而且都是核心要素

2.1专任教师:(核心要素)

 

从教育部16号文件到教育部现在出台的新文件都强调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这是高职院校师资培养工作的重点。培养的办法是校企共同培养,合作开发项目等。20108号文件要求,国家骨干建设院校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要达到90%。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不单是完成评估的任务,也是我院建设国家骨干院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作和基础性工作。目前我院师资培养的措施手段单一,成效不大。要建立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制度机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是人事处,包括各系,各专业要认真研究,真正落实,取得实效。

每一个教师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形势要求,自觉参与。教育部一系列文件都提到要改革教师职称评聘办法,用教师职称评定来导向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和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双师素质,教育部201112号文件强调“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另外我院教师挂职少了,没有制度机制。

 

 2.2 兼职教师:(核心要素)

 

总的要求是聘用有行业影响力的做专业带头人,能工巧匠做兼职教师,教育部20108号文件要求,国家骨干院校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要达到50%,目前我院是27.5%左右,实际情况可能更少,且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对于这个50%的要求,理解要准确,本质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问题,涉及生产性实训的设计、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改革以及教学组织模式的改革,还包括顶岗实习如何改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兼职教师的聘用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需求,校企合作才能深度化,才能有效解决50%的要求。要在两个方面努力,一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增加生产性实训比例,一是进一步改进顶岗实习的运行机制。

再就是兼职教师如何聘和管。以及聘用如何保障。管理包括教育能力提高,聘用管理要有制度机制,尤其是校企双方共同遵照执行的制度。

 

3. 课程建设  4项关键评估要素,其中1项是核心要素

3.1 课程内容:(核心要素)

 

这里使用课程的概念是一个大概念,而不仅是一门课。两个层面,一是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二是指一门课程。本条目的核心是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情况,是否校企共育人才,是否共同开发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等。目前,我院各专业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还较少,如何认定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还需明确。且相关支撑材料少。这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本条目主要考察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情况。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教育部一系列文件的改革要求,是把握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从教育部16号文件到8号,12号等,都首先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11号、12号文件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实践育人”。这是所有改革的目的,素质是在做事中显现的,又是在做事中培养的,职业素质道德培养更是这样的,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厂中校”、“校中厂”等用意和目的就在于此。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是通过听说课、听课来了解考察。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能够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本职和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说课中,要围绕课程如何实现课程目标这个关键去设计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不要贴标签,回归本质。设计选择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设计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目的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责任感、荣誉感,促进思考、创新。合格说明中要求“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课堂与实训室(场)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教、学、做”合一原则”,与教育部文件要求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要正确理解,很好的再教学实践中应用。说课才能说的好,讲课才能有效果(学生学的效果)。

本条目还要求“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教学,积极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虚拟社会、虚拟项目等”。教育部201112号文件提出大力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是今后的一个趋势,要引起我们重视。

 

3.3 主讲老师:

 

主讲教师和兼职教师在学校要有“准入制度”和培养机制。

 

 3.4 教学资料:

 

考察教材选用和建设情况,重点是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另外图书馆的开放,利用率。如何服务教学。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课程资源建设也是考察重要内容。

 

4.实践教学  5项关键评估要素,其中2项是核心要素

 4.1 顶岗实习:(核心要素)

 

本条目合格说明和重点考察内容说的比较清楚。要看是否建立了顶岗实习运行机制,包括较稳定实习单位(基地)、实习岗位、实习项目、管理措施、考核办法等。有数量指标,顶岗实习覆盖率、对口率、就业转化率以及学生实习保险。目前我院顶岗实习对口率还有不足,有近三分之一的专业对口率偏低。学生实习保险也有一些管的不到位。

顶岗实习要进一步改进,要明确顶岗实习的目标和任务,建立质量标准。实习任务和项目要校企共同开发设计,共同管理,真正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目的。不能仅仅是用人顶岗。

 

4.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核心要素)

 

每个专业都要明确,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何构建,为什么构建,怎么构建。这也是专家在访谈时经常提的问题。要以能力、素质为主线,增加生产性实训、适合校企共同培养的一系列课程,课堂建到企业一线,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80%

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50%,包括顶岗实习。

4.3 教学管理:

 

要有质量标准和校内实训、校外实习、顶岗实习运行机制。本条目合格说明和重点考察内容比较清楚,不在细说。

班主任、辅导员要参与实践教学的管理教育。

 

4.4 实践教学条件:

 

“校中厂”、“厂中校”是教育部新文件提出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16号文件提出新的运作模式)。这个模式的要求就是校企共建共管,既有生产功能又有教学功能,机制是关键。专家评估时要实地考察校外基地。

 

4.5 双证书获取:

 

骨干校目标总体96% ,但目前各专业不平衡。

双证书制,专业课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接不是等于,应高于标准。目前的问题:一是中高级比例要进一步提高,二是资格证要与培养目标贴近,三是组织协调不够,各系自行开展,对存在问题,不知道,也没有研究,四是社会鉴定少。

要逐步把职业资格证书变为学生毕业条件,这也是社会认可的一个方面。

 

5.特色专业建设  1项关键评估要素且是核心要素

 5.1 特色:(核心要素)

 

本条目主要是通过专业剖析与听说课、听课、深度访谈来了解把握学院专业建设情况。剖析两个专业,一个学院推荐的特色、重点专业,另一个由专家抽取。说课和听课来自于剖析专业。教务处已作详细安排和解读,不在细说。

对于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要涉及到专业群专业。剖析涉及15个方面(原13个,增加特色,问题和对策)。

还要听说课,在剖析专业中选取。

还要访谈教师(不少于5人),访谈学生。听课2门。

 

6. 教学管理  3项关键评估要素,其中1项是核心要素

 6.1管理规范

 

主要是教学管理制度,要包括在教育部16号文件出台后我院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制度,特别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制度改革。

要考察制度执行情况,访谈。

 

6.2学生管理

 

要梳理好,主线要清晰,如四位一体,大爱文化。

 

6.3 质量监控:(核心要素)

 

目前文件要求是多元评价,学校,企业,行业,社会等。共同评价。要突出机制建设,效果是能持续改进,自我调控。

 

7. 社会评价  3项关键评估要素,其中1项是核心要素

7.1生源

7.2 就业:(核心要素)

 

要求明确,几个指标要达到骨干院校的标准。

91就业率,起薪线,对口率。121就业率、升迁率、转岗率、满意度,重点解决如何跟踪。

 

 7.3 社会服务:

组织力度还要加强,发挥团队力量和职能部门的指导。

 

 

以上是本人对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点认识,不深刻,也一定有不对的地方,希望能启发大家的思维,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更希望能一起研讨!

 

陈琦

20111226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版权所有:公共课部-中专部